欢迎来悠奇!请登录|立即注册

行业新闻

7*16小时客户服务

服务时间:北京时间 08:00-24:00

在线客服

热线电话:86-0755-86713361

客服邮箱:

您的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
根据2025年5月中美最新关税调整协议及其后续市场反应,以下是关税变化对集运市场的核心影响分析:

时间:2025-05-20来源:www.uuch.com

一、关税调整核心内容

  1. 美方调整

    •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从145%降至30%(含暂停24%关税90天,保留10%长期税率),取消4月新增的两项关税行政令。

  2. 中方调整

    •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从125%降至10%,同步暂停24%关税90天,并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(如港口限制、出口管制等)。

  3. 执行时间

    • 双方承诺于2025年5月14日前执行调整,后续90天为谈判窗口期。


二、对集运市场的直接影响

1. 美线货量激增与运价飙升

  • 抢运窗口期开启:90天关税暂停期叠加北美传统补货旺季(6-8月),刺激美国进口商集中释放积压订单,形成“抢舱潮”。4月因高关税导致美线货量暴跌30%-40%,运力转移至欧线、南美等航线,当前运力恢复需3-6周,短期供需错配推高即期运价。例如,美西线运价从2550美元/FEU升至3500美元/FEU以上。

  • 运价涨幅近100%:部分船公司对跨太平洋航线加收旺季附加费,上海至洛杉矶航线运价一周内上涨96%至3705美元/FEU,预计6月可能突破5000美元/FEU。

2. 欧线运价触底回升

  • 运力压力缓解:美线运力回流减少欧线过剩供给(此前欧线因美线船舶转移导致运价下跌)。叠加中欧经济修复及传统旺季,欧线运价从1500-1800美元/FEU低位反弹,但运力过剩问题仍存(2025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增速达9.7%)。

  • 期货市场波动:集运指数(欧线)期货单周涨幅超15%,但市场对远月合约持谨慎态度,因欧洲需求疲软(德国PMI连续6月低于荣枯线)。

3. 区域航线分化与贸易流重塑

  • 转口贸易降温: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创历史新高,但关税缓和后部分转口需求或回归美线。

  • 产业转移长期化:东南亚、南美等航线受益于供应链多元化,但短期受美线抢运分流影响增速放缓。


三、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

  1. 谈判反复性

    • 参考2018年贸易战经验,90天后谈判可能因美国国内政治压力或经济数据变化再生变数。

  2. 供应链瓶颈

    • 美线货量激增或导致港口拥堵(如洛杉矶港),重演2021年供应链危机。

  3. 经济基本面拖累

    • 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及中国制造业PMI波动可能抑制长期货运需求。


四、行业应对策略

  1. 出口企业

    • 优先通过美线抢占窗口期,灵活调整物流方案(如提前订舱、多式联运)。

  2. 航运公司

    • 加快运力调配(恢复停航航线),利用旺季宣涨策略提升盈利,但需警惕运价落地不及预期风险。

  3. 资本市场

    • 短期聚焦出口链(光伏、新能源汽车)及跨境物流板块,长期关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风险。


五、总结

此次关税调整短期内显著提振集运市场,美线运价飙升与欧线修复成为核心逻辑。但中长期需警惕以下因素:

  • 近强远弱格局:抢运窗口期结束后,远月合约可能因运力过剩和需求疲软承压。

  • 政策与市场博弈:关税谈判反复、供应链韧性不足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是主要风险。

建议投资者关注抢运窗口期的结构性机会,同时防范政策反复与运价波动风险。


本文来源:www.uuch.com作者:uuchcn